父母教不了的“语文”——与同源中文学校校长聊华文教育

日中商报 2025-08-28 17:04:24

image.png


【90期/本报记者】在同源中文学校迎接建校三十周年的前夕,在同源中文学校,我们聊起了华文教育。


“父母直接教自己的孩子很少成功案例。”同源中文学校的校长杨林说,起初办学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别的老师来教自己家孩子,因为她自己“教不了”。时至今日,该校老师的子女,也会安排在其他老师班级上课。


杨校长曾在北京景山学校当过9年高中语文老师。来日本以前,为了能教自己孩子学中文,她还特意去了中国首批授予的特级小学教师马淑珍班上听了三个月课,专门学习如何教小学生。然而,三年后她最终决定要让其他老师来教自己孩子。 


“在景山学校时年年带高三,夜里只睡几个小时就要起来判作文,生怕有人(成绩)掉下来。”她说,教自己孩子的话,很难坚持用心备课,充分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中文,却教不了自己孩子。学习中文还是要有好的老师、信得过的学校。

image.png


在日华人子女压力更重


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杨林认为,父母应当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宜过分施加压力。


中国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值。例如,日本孩子考上一个不错的日本大学,家长通常就会满足,而华人的家长会给孩子定一个超出水准的目标。甚至,孩子考上庆应,家长都不敢跟人说,因为没能考上东大。孩子有考早稻田的水平,中国的家长肯定会让考一次东大,给孩子定一个更高的标准。


华人子女在学校受欺负的其实和日本孩子受欺负的比例差不多,不必过于上纲上线。但是,从中国来日本的孩子,不光是环境发生了变化,文化认同也发生了变化,感受到的文化冲击是非常大的,需要快速适应。


我们要入乡随俗,日本教育体系的优点在于大家共同努力,都“不拔尖”。运动会上永远是“红白”,永远不设“第一名”。今年红队赢了,明年就白队赢。所有都是接力赛、团体赛。鼓励大家共同进步,不鼓励尖子生,所以日本的团队精神较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至少在华文教育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杨林看来,语言学习需时间积累,坚持越乆,学得越好。能促使孩子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兴趣,因为兴趣能让中文习不再枯燥。这也是为什么学校要办中文书图书馆,接连不断地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比赛、传统文化体验,参加寻根之旅等等。


同源学校每年招生超250人,但最终能够坚持上到初中和高中的,不到一半,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不喜欢,没有学习的欲望,不久就跟不上了,最后父母就不愿意加油了。”而最终坚持下去的那些孩子,很多是因为兴趣.....


实际上,在海外学好中文并不容易,因为小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想学就学,不学无所谓,学了可能也用不上。


国內的语文课每周十课时以上,但我们只有90分钟,只是个兴趣班,其中还包括了开始近20分钟的复习和10分钟的总结。况且,有的父母一方是日本人,有的怕孩子受累,不带孩子做课后作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老师只是一个指挥家,不是钢琴手,也不是小提琴手。”杨林说,她们首要目标,是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过来学习。其次,才是中文能力的进步。


image.png


华文教育举步维艰


华文教育实在不容易。杨校长说,海外学习中文只是一项技能,不用过于考虑用中文升学,也不会想让孩子成为中文作家。然而,课堂以外的方方面面,远比教学本身还要难。


就以刚刚结束的东京中华文化大乐园说起,持续36度的酷暑,5、6岁的小营员一早乘满员电车赶到营地的时候,带来的饮用水就喝光了,有的小朋友因为太热,流鼻血、头疼……都要悉心照顾。班主任老师一步也不能离开低班的学生,老师自己若去洗手间,一定请其他班的老师代为照看一眼。


“没有爱心和情怀无法坚持做华文教育!”杨林说,同源中文学校很大,50多位教师基本都是兼职。老师要备课、答疑、改作业等;45分的课堂,实际最少要花费三倍的时间,算下来工资真不如洗盘子赚的多。国內来的老师们,不敢相信大乐园活动满头大汗、浑身湿透的,竟都是些“临时工”。


此外,同源学校很多活动都是公益性质,需要每一位老师的无私奉献,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同源学校就是靠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不停的走过30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