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中的生育崇拜

日中商报 2023-12-13 08:31:53

婚姻是生育之本,万世之源,故每朝每代都以礼制或法制加以强调。《周礼·地官·媒氏》曰:“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人子者,皆书之。”《诗·召南·漂有梅序》:“男女得以及时也。”


在汉代,为了生育甚至鼓励早婚,《汉书·上官皇后传》载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后汉书·班昭传》记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如果男女到了婚嫁年龄而未有家室,《周礼·地官·媒氏》规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中国古代婚姻缔结是以男方家族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故对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礼法上也有相应的惩罚。《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十三经注疏》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大戴礼记·本命》载:“妇有七去。其一为“无子去。·...··无子,为其绝世也”。唐代则将“七去”定为法律,《唐律疏议》允许男子在妻子触犯“七去”之一时休妻,且将不育无子作为女性被休的首罪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png


农耕社会,劳动力很重要,故婚姻的第一要务是生育。中国古代崇拜生育能力,祈求多子多福。《诗经》民风中不少诗篇表达了这种观念。如《周南·桃天》一诗,朱熹道:“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诗颂扬女子婚嫁及时以承“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使命。


再如《唐风·椒聊》也是颂女子多子。椒类多子,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喻女人。椒类有类结实聚成房,又叫椒房。而汉代用椒房指代皇后住所,就是取其多子吉祥的含义。《周南·蠢斯》也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诗人用蝗虫多子喻人之多子,表达对多子者的贺


民间婚俗从开始联姻到最后正式迎娶每一道环节都体现出对生育的敬畏。唐代县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婚礼,纳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其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首先彩礼为九事其次九子蒲,清代汪中的《述学·释三九》曰“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九”言繁多。这些彩礼除寓意夫妻幸福恩爱、美满长久外,仍不忘其生育的祝愿。


迎娶前一日有一风俗“铺房”,即女家派人到婿家铺设新房卧具,俗称“铺床”。《明史·礼志》记载:“亲迎前一日,女氏使人陈设于婿之寝室,俗谓之铺房。”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铺房古虽无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废也。床榻荐席椅桌之类,婿家当具之。毡褥帐幔衾绚之类,女家当具之。·.....世俗尽陈之,欲矜夸富多。”孟元老所记虽为夸富,但被请去铺房的一般为福寿齐全、多子多


东汉桓谭在《新论》里说人所追求的五福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可见,中国古代对生育充满敬畏,对多子怀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