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相见”——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在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日中商报特约记者徐朝霞】三月的最后一天,上巳节,本已经春暖花开了,却遭遇倒春寒,毛毛细雨中,日中水墨画爱好者以及有关人员,冒着寒冷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中国文化中心,参加“水墨相见”-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的开幕酒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二等书记官王宏坤和孙妍出席了开幕仪式。
此展的参展画家有方土、刘春潮、王晓鸣、庄丽、吴迪、钱亚博、马艳七位艺术家。
方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被誉为实验水墨领域的“标杆式”人物,其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既保留了文人画的意趣,又注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
刘春潮,画家,诗人。现为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奖项。在美国、德国、英国、芬兰、西班牙、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刘春潮艺术作品展》。
刘春潮在开展前寄语说:本次展览以“水墨相见”为题,源于水墨却又不限于水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画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则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进行优化和扬弃的结果。方土先生是中国水墨画界的大家,长期从事水墨画的研究和探索,其风格肆意洒脱不拘小节,常以小画见大,可谓咫尺乾坤;王晓鸣先生和钱亚博先生、马艳先生,因常居海外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对中国水墨画有独特的理解,作品中呈现出异质化的特征;同样具备学院背景的庄丽和吴迪则是后起之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可能性。简而言之,每个艺术家的作品背后其实都站着另一个更为庞大的自我,他们的经历、学识、体验都会在作品中集中呈现。他们可能是不完美的,但千人千面,或许这就是作为个体的艺术家为艺术大花园各自献上各自精彩的意义所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祝《水墨相见——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圆满成功!
旅日女画家王晓鸣,是中国当代前瞻型艺术家,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毕业,1999年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油画系。这次展出的水墨画是一种新的艺术尝试。
庄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任古元美术馆研究策划部主任。三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四川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广东·江西二省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入选《守正创新——珠海美术作品展》、《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岭南潮声——2023粤港澳大区美术作品展》等。
吴迪,现为三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珠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从事古元美术馆研究策展工作。作品入选《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法比亚诺国际美术大展》,第六、七、十届《广东省水彩、粉画展》;获《第四届全国女性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广东小幅油画、水彩粉画作品展》(优秀奖)、《广东江西二省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等。
钱亚博,师从上海工艺美校老师申石伽山水画大家学习水墨画。1988年日本留学,美术专业毕业。现任全日本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日本肖像美术馆理事、全日本华侨华人艺术界联合会监事。
马艳,1979年随父马骁、母王荻地迁居日本,1989年-1992年作为日本文部省交换留学生转入中央美院,美术史绘画专业毕业。1993年-1995年马骁水墨画展示馆负责人,日本东洋美术学校讲师。2006年在日本创办艳墨会。2008年~个展4回,2013年银座鸠居堂画廊个展,2014年~2020年 东京椿山莊画廊举办个展,2017年马骁•王荻地•马艳三人展「水墨画之美的探讨」。
著有《水墨画 黄金的法则》,共著有《水的表现》、《墨技的発见》、《光的表现》。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員。MAKYO美术馆馆長、MAKYO艺术协会副代表。
本次画展的策展人周之㑾担任主持人。她说,本来有七位艺术家参加今天的开幕酒会,然而国内的画家有一些签证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中国的四个艺术家无法前来,就由生活在日本的三位艺术家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参展画家王晓鸣首先致辞。她说:今天非常感谢这么多的朋友雨中从四面八方莅临“水墨相见”!今天阴雨,我们真的是在雨中相见。东京正值樱花盛开,刚刚美术评论家宮田徹也先生说到“墨有五色,但在这个展里,他还看到了丰富多彩”,我也希望这是一个如春天一样轻松温和的水墨展。再次谢谢大家光临!
钱亚博在发言中说,一个多月前才收到出展的邀请,没有时间画新的作品,这次参展的三副作品都是疫情前画的,都是在各种美术馆中展出过的。这次有机会和大陆以及在日画家一起出展,非常荣幸和高兴。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一起交流学习,也请大家和每位画家交流,提出意见,发表感想。
马艳在致辞中说,生活在日本的画家和大陆的画家在画风上可能有些不同,感觉也都不一样,因为受文化与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大家能从这次画展中感觉到一些不同,或者是发现一些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这就是举办这次画展的意义和收获吧。
日本美术评论家宮田徹也先生也前来参加了开幕酒会,并致辞。他说,这次展览的作品各具风格,即有传统又有当代,非常好。有“水墨五色”之说,但我看到了更多色彩。祝贺!
旅日著名摄影师、在日华人摄影交流协会会长冯学敏在致辞中说:刚从国内回来,临时受邀发言没有准备。感觉此次水墨画作品展使人耳目一新,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不少本应以油画作为表现形式的,却看到的是以水墨画来表现,且有装饰性很强的视觉效果。既看到了传统的中国画的踪迹,也看到了西洋画、日本画的影迹,学习体会。祝展览圆满成功!
三位画家和嘉宾致辞结束后,88岁的日本画家上條阳子致祝酒词。上條阳子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支援巴勒斯坦难民的活动。2001年到2011年,多次前去黎巴嫩难民营,和当地画家交流。还把画材带到难民营,指导难民孩子们绘画。
这个四月,上條阳子还把难民孩子们的画带来日本办画展,传达巴勒斯坦渴望公正与和平的心声。
在88岁年轻激扬的祝福声中,大家举杯共庆此展开幕。并祝画展圆满成功。
三位到场的参展画家合影
王晓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说水墨不是我的本行,但也觉得得心应手,因为画的都是自己生活中有的东西。创作很一件很陶醉的事情。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很多人都说,这个好看、这幅喜欢,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情感相通吧。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去感染观众。
王晓鸣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为什么我会把作品命名为“日记”呢,因为写实体就在我每天的生活里。有些感动的瞬间,还有感受白白让它过去很可惜,所以就想把它画下来,就好像你要写日记,把这一天的事情记下来一样。这幅画,三分钟就画好了,比写日记还要快。
旅日艺术家钱亚博在讲解自己的参展作品。说荷花虽然没有古兰色,但它是我喜欢的颜色,心中的颜色,所以没有必要纠结自然是否有这种颜色的荷花。艺术就是创作,内心世界的折射。
旅日水墨画家马艳在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朝颜》和《荷花》。朝颜主要是表现早晨的阳光照在花朵上的感觉。
来宾们与三位艺术家合影留念
朋友们和画家王晓鸣在她的作品前合影留念
此次画展的主办单位是YI Art Tokyo,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东京翼美术研究所、青岛啤酒协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亚太快讯、日本华侨报、中文导报、日中商报、阳光导报、东方新报后援。
展览时间是2025年3月31日到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