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在东京古禅美术馆成功举办,搭建跨国文化交流桥梁

日中商报 2025-08-21 13:01:17

image.pngimage.png

【日中商报记者王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一场聚焦中日传统文化艺术的盛会 —— 中日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于近日在日本东京都银座的东京古禅美术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甘肃省敦煌市文化交流促进会与东京古禅美术馆联合主办,吸引了中日两国众多文化界、艺术界人士参与,为两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

image.png


甘肃代表团作为此次交流会的重要参与者,阵容强大且多元。由 12 位来自甘肃敦煌的精英组成,其中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世界非遗水拓技艺传承人张玉娟;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非遗古法合香技艺传承人、高级制香师郭受彦廷。郭受彦廷在甘肃非遗保护领域十分活跃,曾为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的职工讲解中国传统香文化知识 。此外,还有甘肃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无二珠宝主理人、独立设计师、无边文创创始人、陇派金镶玉精细镶嵌技艺传承者张琳 ,以及敦煌市敦煌文化交流促进会的副会长杨兆云,理事金娇、秦学莲等。同时,甘肃染尽三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杜霞,敦煌锲金画传承人王婕(师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兆武先生),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水雕漆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巴忠天,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副高级职称、区级传承人、非鱼大漆(济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陈璿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敦煌非遗木雕副高级工艺美术师胡志亮(艺名:胡八刀),甘肃敦煌书法家协会理事李旭宏也都参与其中。


日方出席的嘉宾同样颇具影响力。一般社团法人全日本养生协会会长、东京古禅美术馆馆长梁荫全,一般社团法人日中文化交流中心代表理事(会长)、东京古禅美术馆名誉馆长、旅日著名美术艺术家吕娟等纷纷到场,此外,还有部分在日华侨华人以及在日华文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宴。


image.png

日中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吴玲


交流会开幕仪式上,主持人日中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吴玲率先点明了中日文化的深厚渊源。她提到,中华文化与日本文化紧密相连,佛教艺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又由鉴真大师东渡传至东瀛,敦煌壁画与日本佛教艺术便是这一文明交流的有力见证。她着重介绍了东京古禅美术馆,其馆藏的2万尊古佛像,承载着全球华人对中国传统佛教佛像艺术的寻根之情,更肩负着 “东望西归” 的民族使命,因此此次甘肃敦煌文化交流协会一行的到来意义非凡 。


image.png

东京古禅美术馆馆长梁荫全


东京古禅美术馆馆长梁荫全在欢迎辞中,围绕馆内珍藏的古佛像展开。他指出,这些古佛像并非普通的宗教物品或古董收藏,而是无数代人对人生思考的艺术结晶。每一尊佛像的微笑、表情与姿态,都蕴含着超越普通艺术品的深度,是人类对自身人生课题思考的产物。他形象地比喻,地球人口众多,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佛教艺术能通过独特的方式,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与放松。就如同唐代佛像历经千年仍静静微笑,等待着与世人对话。他对甘肃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未来双方有更多交流机会 。


image.png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郭受彦廷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郭受彦廷代表国内来宾致辞时,表达了对此次交流的期待。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博物馆中静止的标本,而是鲜活流动的生活元素。在甘肃,他们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创新,让古老的曲子词重新唱响,让濒危的非遗制作技艺走进校园。他相信日本的传统和纸制作技艺、能乐表演、高莳绘漆艺等也以新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他希望未来能与日本各方携手,通过展览、展销、传承人互访、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在传统文化互鉴方面共谱新篇章。他还特别提及,希望与日方合作进行敦煌元素飞天兔、宝相花IP授权系列产品的设计,以及甘肃非遗与日本非遗手工技艺作品的联合创新开发,推出定制版限定文创产品系列,并建立中日非遗传承人交流 “匠人精神” 合作机制 。


image.png

旅日著名美术艺术家吕娟


旅日著名美术艺术家吕娟在致辞中感慨,此次交流关乎日中文化、历史以及民间友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她将其与中国的 “一带一路” 战略以及 “东望西归” 中国文化遗产回归活动相类比,强调这都是极具意义的文化行动。她认为今天的交流是有责任、有思想的,作为东京古禅美术馆的一员,她再次对远道而来的甘肃敦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


image.png


开幕式结束后,活动进入了令人期待的作品展出和制作技艺展示环节。甘肃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在展区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了甘肃敦煌文化及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敦煌非遗木雕副高级工艺美术师胡志亮(胡八刀)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他带来的木雕以敦煌戈壁滩上自然风化的胡杨林根材为原料,这些木材历经戈壁暴晒,形成独特开片纹理,内里却保留坚韧木质。他介绍,一件耗时 13 年完成的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该作品巧妙融合敦煌莫高窟元素,兼具摆件、笔筒、香炉等多种功能,充分体现了 “三分雕刻,七分天成” 的创作理念,展现了敦煌木雕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


image.png

国家级非遗天水雕漆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巴忠天展示了多件雕漆精品。从事雕漆30余年的他,对中日漆器工艺有着深刻见解。他表示,日本轮岛涂工艺精细,而中国天水的 “云雕” 更注重层次与意境。以他带来的围棋罐为例,木胎上髹漆数十层,再以刀刻出纹样,追求 “雅而不艳” 的东方美学。他强调,雕漆工艺极为考验耐心,一件作品往往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 。


image.png
image.png


此外,敦煌锲金画传承人王婕的作品以金属为纸、刻刀为笔,生动再现敦煌壁画神韵;市级非遗传承人杜霞的染织作品巧妙融入敦煌色彩;书法家李旭宏的书法作品则尽显汉字之美。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传承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


image.png

在活动现场,宾主双方还进行了互赠礼品仪式,气氛热烈而友好。一件件承载着两国文化特色的礼品,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贵信物,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情谊 。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中日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两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对话与展示,不仅让日本民众近距离领略到甘肃敦煌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为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未来,随着此类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中日两国的文化友谊之花将绽放得更加绚烂,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