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円寺“川菜”六十年——专访“中华料理·成都”

日中商报 2025-08-27 11:47:59

image.png


东京高円寺处的“中华料理·成都”,原名“成都大饭店”,始创于1969年,是日本近代最早的一批中华料理店。其牌匾上的“成都”二字由著名书画大师张大千题写。现店主中原有継在日本出生长大,是该店创始人的儿子,系第三任店主。此前,该店由其母亲接管。


1958年,陈建民在日本开了第一家川菜馆——“四川饭店”,首次将“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青椒肉丝”等川菜引入日本。次年(即1959年),李海天在橫浜中华街开办了“重庆饭店”;而后,川菜在日本愈受欢迎。


李海天开第二家分店时,同在横浜的张大千为其题写了牌匾。据“中华料理·成都”前任店主中原女士介绍,该店创始人与李海天是好友,彼时也想开川菜馆,便通过李海天邀请到张大千。张大千遂为其取名“成都大饭店”,并题了字。


image.png


“川菜馆”附“陕菜馆”


目前,“中华料理·成都”推出了三款新菜,即“辣子炒肉”“爆香鸡”和“鸡米花”。


其中,经典川菜“辣子炒肉”被放在菜单首页,是该店想要极力推出的特色菜。这道菜是将肉片放入干辣椒等调料中爆炒,结合了肉的鲜香与佐料的辣,分“炒猪肉”和“炒牛肉”,售价分别为1,111円和1,222円。


值得注意的是,菜单图片上特意标记了“激辛”字样,日语中是“超级辣”的意思。显然,此菜是以“超辣”为卖点的。


前任店主回忆说,早年川菜馆为符合日本人的口味,根本不敢放辣,中餐厅的“麻婆豆腐”都是针对日本口味改良过的。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日本客人来店吃饭时发起牢骚,埋怨说店里的麻婆豆腐不正宗,因为他去过成都,吃过地道的川菜。自此以后,该店“该放辣就放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去过中国的日本人不断增多,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本各大川菜馆纷纷放手加辣,以贴近正宗四味。


“爆香鸡”在该店可谓“新菜中的新菜”,以至于还没来得及做到菜单上,目前算是一道隐藏菜。到该店点餐时,直说要“爆香鸡”,也是可以给做的。


因现任店主的母亲出身西安,且店里刚好有陕西的师傳,于是大概两年前在二楼开办了陕西菜馆,主营凉皮、肉夹馍、biangbiang面、油泼面、羊肉泡馍,等等。原本位于一楼的重庆火锅也被迁到二楼。


此外,从“中华料理·成都”的主菜单上可以看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磨合,6道特色菜最终被推到了该店销量排行的首页。


排在第一位的是“成都烧饺子”。该店煎饺十分特殊,份量是一般煎饺的三倍,从皮到馅都是手工制成,上过三次日本电视节目。一份三个,售价仅为555日元。正宗的“麻婆豆腐”销量位列第二,是未经日本本土化改良的中国味道,保留了正宗川菜的麻辣,售价为777日元每份。


排在第三与第四位的,是售价同为777日元的“黄金炒饭”和“炒豆苗”。这两道菜在日本餐厅也十分常见,一直以来销量很大。海老マヨ则是典型的日式中华料理,以999円的售价排名第五。


image.png


谨心经营六十年


“中华料理·成都”虽是最具历史的在日中华老店之一,但其经营理念并不因循守旧,门面也极其朴素低调,与一般中餐馆无异。这些年来,已不流行或销量低下的菜品,会从菜单中移除;与此同时,店里不断增加新菜式,探索时下最适宜的大众口味偏好。


“菜经常变,为了生存嘛,你必须跟着潮流。”前任店主解释说:“过去的装修、过去的菜式,人家不认了呀!跟穿衣服一样,都有个流行。”变到现在,成都煎饺、麻婆豆腐、黄金炒饭、炒豆苗、辣子鸡等是近年卖得最好的。


“流行就是一波一波的!”她说,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带火了麻婆豆腐,以前满街都是“麻婆陈”,但现在己经很少见了。“米线”和“刀削面”也流行过一段时间,如今也过了热度。那么,中华餐厅要如何生存?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跟流行!!!


高円寺附近日本客人多,但有时也会附带一些中国客人。目前,该店一楼主要是为适合日本人口味。两年前,二楼被改为“重庆火锅”和“西安料理”,以便吸引更多的中国人驻足。


如今,中华餐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很少考虑历史情怀。


据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日本的中餐厅还很少,厨师多是来自香港、台湾,內地人很难过得来。因此中餐价格昂贵,不是普通家庭能享用得起的。菜式也都是高级料理,其中有“红烧海参”和“鱼翅汤”,等等。


那时,小时工的收入大概600日元/小时,而一盘“宫保鸡丁”的价格是2,200日元,小盘也要1,200左右。当时的“成都大饭店”,是名副其实的大饭店。


前店主回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夜市小吃(屋台)渐渐流行开来,中餐馆开始出售小盘料理,因为是小份,价格逐渐降为六七百左右,普通人也能吃得起了。但这样一来,大饭店就受到了冲击,开始变得冷清。


那个时代的日本,其实不止中餐,像法国大餐之类的价位也逐渐变得亲民。


“差不多二三十年前吧,已经老式的菜就不流行了!饭店重新装修,就改成小盘料理了。”前店主回忆说,这样就“不能叫‘大饭店’了”,于是改为现在的名字。


前店主还说,她这些年一直在“观察学习”,无论从装修方面还是菜式方面,都要不断地观察学习,而且不光要看中华料理,还要结合当地的情况。


“新开店的话做单一的比较好!”前店主为想从事餐饮的人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些店只做麻辣烫,只做火锅,或只做烧烤这类单一简单的,会相对容易些。菜式多的话,冰箱就要放一大堆,做起来很麻烦。目前,该店自身也在考虑逐渐减少菜式,专注于做好卖的那几道菜。


此外,目前“辣子炒肉”和“爆香鸡”就是该店新推菜品,大众能否接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